海经·海内南经第五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 [1] 。闽在海中 [2] ,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 [3] 。一曰在海中。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4]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 [5] 。郁水出湘陵南山。一曰相虑。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左手操管。兕在舜葬东 [6] ,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苍梧之山 [7] ,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8] 。氾林方三百里 [9] ,在狌狌东 [10]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狌狌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 [11] ,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12] 。窫窳居弱水中 [13] ,在狌狌之西,其状如貙[14] ,龙首,食人。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 [15] ,若缨、黄蛇。其叶如罗 [16] ,其实如栾 [17] ,其木若蓲[18] ,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氐人国在建木西 [19] ,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 在犀牛西。旄马 [20] ,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注释:

[1] 瓯(ōu):古地名,在今浙江温州一带。
[2] 闽:古地名,今指福建福州一带。
[3] 三天子鄣(zhānɡ):山名,其地大约在今安徽境内。
[4] 番(pān)隅:古地名,今广东有番禺市。
[5] 雕题:雕画其额。题,额头。北朐:传说中的国名。
[6] 兕(sì):犀牛。
[7] 苍梧之山: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南。
[8] 丹朱:帝尧之子。
[9] 氾林:地名。
[10] 狌狌(xīnɡ):即猩猩。
[11] 讼(sònɡ):打官司。
[12] 丹山:今在湖北秭归附近。
[13] 窫窳(yàyǔ):本是蛇身人面的神,被贰负臣所杀,其事见于《海内西经》。
[14] 貙(chū):兽名。
[15] 引:拉,牵。
[16] 罗:捕鸟用的网。
[17] 栾:即栾华,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有黄色的树根,红色的树枝,青色的树叶。
[18] 蓲(ōu):木名,即刺榆。
[19] 氐(dī)人国:传说中的古国名。我国古代有氐族,居住在西北一带。
[20] 旄(máo)马:鬃马。


译文:

海内东南角以西的国家、山川、物产如下所述。瓯在海中。闽也在海中,闽的西北有座山。也有说法认为闽中山在海中央。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边,海的北方。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也在海里。由八棵巨大的桂树组成的树林在番隅的东面。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边。郁水发源于湘陵的南山。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应该叫相虑国。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那里的人长着人的面孔,嘴唇很长,皮肤的颜色是黑色,浑身有长毛,脚跟在前脚尖在后,一看见人就笑,左手拿着一根竹筒。兕在帝舜墓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边。兕的形状和一般的牛差不多,通体青黑色,长着一只角。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南面,而帝尧的儿子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北面。氾林方圆有三百里,在猩猩聚居的东面。猩猩能知道人的姓名,它的体形近似于猪,却有着人一样的面孔,生活在帝舜墓地的西面。

猩猩的西北面有犀牛,它的形状像牛,只不过全身是黑色的。夏朝国王启的臣子有一个叫孟涂的,是主管巴地的神。巴地的人到孟涂那里去诉讼,孟涂看到告状人中谁的衣服沾有血迹,就把他拘禁起来。据说这样就不出现冤案,算是有好生之德。孟涂所居住的山在丹山的西面。窫窳住在弱水中,位置在猩猩的西面,它的样子像貙,长着龙头,吃人。有一种树,形状像牛,一拉它就有皮掉下来,树皮像帽子上的缨带,又像黄色的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的果子,树干像刺榆,名字叫建木。建木生长在窫窳所在之地往西的弱水岸上。

氐人国在建木的西面,那里的人有着人的面孔,鱼的身子,没有脚。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三年后才吐出象骨,有才德的人吃了巴蛇就不会心痛和肚子痛。这种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是巴蛇有黑色身体和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旄马,形状像马,只不过四条腿的关节上都有长毛。旄马在巴蛇所在地的西北面,高山的南面。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