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音

yuē:“fènfěisānfǎn。”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yú):角落。

翻译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解读
这一章孔子既讲了教学方法,也讲了学习方法。主要是讲教育者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受教育者开启活泼的心灵、生动的智慧,能够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他反对“填鸭式”的机械教学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是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