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作者 张廷玉等
状态 暂无
热度 805
发表 2025-09-18
更新 2025-09-18
书签: 暂无
作品简介
章节目录

《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清代官修纪传体明代史,张廷玉等撰,成书于雍正十三年(1735),共三百三十二卷。

《明史》创修于顺治二年(1645),未成而止。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再开史馆纂修。徐元文、叶方蔼、张玉书、徐乾学、王鸿绪等先后担任总纂,史学家万斯同则以“布衣”身份参与编修,至雍正元年(1723),撰成《明史稿》三百十卷。稿本署名王鸿绪撰,实则大半内容出自万斯同之手。同年,张廷玉等任总裁官,据王稿增减续修,至十三年定稿,乾隆四年(1739年)刊行。《明史》自设馆修书至刊行问世,历时九十五年,参与修撰者多达二三百人,为正史中修史规模最大、纂修时间最长的一次。全书共336卷,记载了从明洪武元年(1368)到崇祯十七年(1644)共277年的历史,内容规模仅次于《宋史》。

尽管《明史》被视为较为严谨的史书,但因清朝文字狱及历史背景,一些内容被删除或美化,导致真实可靠性受到质疑。同时,书中还存在错误和矛盾,引发后续学者的考证与研究。

附录:张廷玉上明史表最新

经筵日讲官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事世袭三等伯臣张廷玉等上言:臣等奉敕纂修《明史》告竣,恭呈睿鉴,臣等谨奉表恭进者。伏以瑶图应运,丹纶繙竹素之遗;雒鼎凝庥,玉局理汗青之业。集百年之定论,裒一代之旧闻,历纂辑于兴朝,毕校于兹日。垂光册府,焕采书林。窃惟论道首在尊经,纪事必归揽史。兴衰有自,七十二君之迹何称;法戒攸关,《二十一史》之编具在。继咸五登三之治,心源不隔于邃初;开万方一统之模,典制必参诸近世。况乎岁时绵历,载籍丛残。执简相先,合众长而始定;含毫能断,昭公道以无私。考献徵文,用备酉山之秘;属辞比事,上尘乙夜之观。钦惟皇帝...